应坤良抱着熊猫皮特娃娃参加北京长城马拉松。
核物理在很多人眼里是一门严肃甚至枯燥的学科,而核物理博士的头衔让人想起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严肃甚至偏执的“谢尔顿”。然而,美籍华裔博士应坤良在核物理领域,打破了大众对学术研究者的固有观念。他以运动员的身份跑遍七大洲的马拉松,以作家的身份出版科幻小说和散文自传,以艺术机构负责人的身份组织艺术展览。他还练习武术30多年。让他为您讲述不断变化的应坤良博士背后的故事。
从英国的一家炸鱼薯条店开始
我的父亲是宁波人,母亲出生在新加坡,祖籍是福建。当他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带着商队从尼泊尔航行到新加坡。在新加坡,由于包办婚姻的传统,他的父亲娶了他不认识的母亲。在那个时代,爱情并不是婚姻的起点,所以他们在结婚照中都没有笑。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还很贫穷,而英国却是繁荣的代名词。当时,英国在文化和经济上都处于主导地位。当时,父亲正好有机会在新加坡加入英国商船,于是他选择随船前往英国港口城市利物浦,这座拥有欧洲最古老唐人街的城市。和很多初到欧洲的中国人一样,他进入餐饮行业,在朋友的炸鱼薯条店打工。在英国打拼了两年后,爸爸给我和妈妈买了一张去英国的船票。我们一家人在英国团聚并定居下来。
英国的大多数炸鱼薯条店现在都是希腊人经营的,但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1970 年代,他们大多是中国人。我们家也开始经营自己的炸鱼薯条店,就像传统的家庭餐馆一样。爸爸是厨师,妈妈是前台,姐姐是服务员,放学和课间休息时,我和弟弟就去店里削土豆。像 Pi 这样的指导工作。我的父母工作很辛苦,一年只有一天休息时间,通常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周日和父母在利物浦唐人街喝早茶。
应坤良小时候和妈妈的合影
我记得刚到英国时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我的弟弟彼得出生在英国。那时我母亲的英语不好,但20世纪60年代风靡全球的英国披头士乐队赢得了我母亲的心,所以她最初给我弟弟取名Beatle。但也许登记的人没听清楚妈妈的英语,弟弟的名字就变成了Peter。
父母的辛勤工作让我有机会在英国上一所好学校,过上舒适的生活。但那时的我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觉得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触手可及的。随着我渐渐长大,我渐渐明白,我美好的生活是父母亲的双手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
高中毕业后,我并没有选择接管家里的餐馆。作为移民二代,我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于是,上大学就成了我的选择。让我高兴的是我的父母无条件地支持我。
中国物理学博士追寻美国梦
我在语言方面并不聪明。相反,我对数字和逻辑非常敏感。我热爱所有科学,包括生物、物理、化学,而物理是所有科学的坚实基础,所以我在大学选择了物理作为我的专业。 20世纪80年代,利物浦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核物理研究所,该研究所的研究项目非常有挑战性,资源也很丰富,所以本科毕业后我选择在利物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
妈妈非常支持我的选择,也为我的选择感到自豪。父亲去世后,母亲告诉我,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让父亲感到非常自豪。晚年与朋友聊天时,他会自豪地告诉别人,我儿子拥有核物理博士学位。虽然我和父亲和东亚的许多父子一样,不善于表达爱,但在他去世后,我很怀念这个为儿子的成就感到自豪的人。
很多人认为物理是一门很难的学科,但我相信很多学习困难都是因为缺少一个能答疑解惑的好老师。在这方面我很幸运。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遇到了一位很棒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我的学习和研究之路走得很顺利。
我为什么选择从英国来到美国?因为当时的美国被很多人称为金块之地,到处都是“黄金”和机遇。同时,在英国的时候,我被好莱坞的电影文化所吸引,所以对美国产生了向往。姐姐先来美国发展,所以我也希望能来美国一展身手。新朋友,新环境,新机会,这就是我开始美国梦的方式。
带吉祥物参加七大洲马拉松比赛
我喜欢马拉松这项运动,因为它不仅挑战人的身体极限,而且锻炼人的意志力。
我现在已经参加了七大洲的 40 多场马拉松比赛。从2011年开始,我的马拉松之旅有了新的陪伴。
正当我准备去南极参加马拉松比赛时,我去朋友家做客时,无意中发现朋友的妻子有一只非常可爱的毛绒企鹅。然后朋友问我能不能带这只企鹅去南极参加马拉松,我答应了。之后,我用我的小相机记录了我和毛绒企鹅的马拉松经历,并上传到视频网站。令我惊讶的是,这个视频在网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带着不同的动物吉祥物去七大洲参加马拉松比赛。
我的朋友对这个想法非常兴奋,他主动提出帮助我完成设计。继南极小企鹅之后,我们又设计了亚洲马拉松熊猫、欧洲马拉松狮子、北美马拉松驯鹿、澳大利亚马拉松袋鼠、南美马拉松鹦鹉等憨态可掬的吉祥物。
在北京马拉松上,我带着吉祥物“小熊猫”首次亮相,我们一起完成了长城马拉松。陡峭的长城本来就很难走,完成马拉松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当我和熊猫皮特一起冲过终点线时,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完成比赛的成就感,还有对中国深深的认同感和站在长城上眺望远方的震撼和感动。
很多人把像我这样的华二代移民称为“香蕉人”,认为经过西方教育和社会夸张,我们拥有西方思想,只有中国人的外表。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我对自己作为一名美籍华人有了更多的认同感。我希望未来能够发挥自己多元文化背景的优势,成为东方思想创意与西方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
《综艺博士》的下一站:诺贝尔奖
除了科学之外,艺术和武术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与朋友的一次早茶聚会上,我们听说一位名叫特蕾莎·纳克利 (Teresa Nacli) 的女士在中东战区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当地艺术。我当时就知道我必须做点什么来帮助她。她和我一样致力于艺术,我们共同的追求是和平。
我和我的朋友成立了一个名为“世界和平使命”的组织,通过策划展览和纪录片放映来筹集资金。我们的目的是传递纳克利女士呼吁和平的信息,用艺术的力量实现她对和平的渴望。现在我们的组织已经从一个萌芽成长为今天的蓬勃发展,未来我们计划帮助更多的艺术家实现他们的创作梦想。
我习武已有30多年了,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开始接触武术。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任人欺负的软柿子,但是在我11岁的时候,我却被一个同龄的小女孩伤害了。
作为李小龙迷,我的父亲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儿子如此“没出息”,所以从那一年起,我开始学习柔道、咏春拳和截拳道。几十年后,我成为了柔道黑带,参加了许多武术比赛。
我认为学习武术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地攻击别人。武术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运动哲学。就像中国少林武术一样,修行者都是和尚,而中国佛教则强调不杀生、适时结束攻击。所以,武术不是暴力,而是在锻炼中锻炼身体,净化心灵。
你问我下一个挑战在哪里?下一站可能是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文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的《九十九种他乡:美国华人的口述》,出版社编辑邮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07985.com/html/tiyuwenda/7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