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年前的一个秋天的一天。阳光暖暖的,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夏日的炎热。我突然接到人力资源部的通知,要借调到女篮,担任队内一个赛季的翻译。
我带着一脸困惑回到办公室。当同事们听说我得到了如此出色的工作后,都热情地帮我查阅了这支女篮的赛制和信息。朋友们觉得这是一件奇怪又有趣的事情,主动提出要帮助我提高篮球知识。他们还开玩笑说我要好好努力,争取将来成为CCTV5的国际解说员。
但我好像被施了浸头咒(注:《哈利·波特》里把鱼缸放在我头上的咒语),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音。我苍白空虚的脑袋此刻只想着一个问题:
去还是不去?
作为一个没有运动能力的人,我对篮球运动的了解仅限于高中时看班上男生打球和在电视上看几场篮球比赛。连场上的几个人都看不懂,更别说规则和术语了。我唯一一次参加是公司组织的一场有趣的篮球比赛,我被赶出了比赛,最后还闹出了抱球跑步的笑话。
那年11月,我收拾好背包和心情,向完全陌生、陌生的领域迈出了一步。
/第一次与外援会面/
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陪同外援体检。在我离开之前,我从未近距离见过任何“体育明星”。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国内的新闻网站上搜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图片和信息,试图拼凑出这个人以后还会和我在一起多少天。一个月大的人的外貌和性格。
但再三寻找,只找到同样的两张照片和一篇文章。我叹了口气,关上电脑,趴在桌子上开始胡思乱想:运动员脾气不好吗?他会凶猛还是冷酷?像我这样对运动一窍不通的新手,大概没什么可聊的吧?
虽然来之前就在网上查过照片,但第一次见面还是有些震惊。
外援是一位来自美国的黑人女孩,身高近两米,肩膀宽阔,臀部曲线优美,肌肉光滑发达。当我踩上秤时,指针突然达到了110公斤。她忙着抽血、验尿、量身高,我则跟在后面,背着她半铁高、重如铁的登山包,一边仔细地观察着她。她的头发编成了几十条辫子,披在肩上。她穿着深色T恤和外套,下身只穿着一条运动短裤。她的整个小腿都暴露在十一月的寒风中。
“喂,易吉,你是我的翻译吗?”外援的声音把我从千里之外的思绪中拉了回来。她对我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原本有些凶猛的能量顿时被稀释。
外援让我叫她“凯”。我在女孩子里已经算高的了,但是Kai几乎比我高一个头。我歪着头和她聊了不到十分钟,脖子后面就开始有些酸痛。我心里苦笑:看来接下来的几个月不用再担心颈椎问题了。
/ 火车/
十二月的北方寒冷极了,走廊旁结冰的水池上飘落着厚厚的白雪。
早上8点30分,健身房里还没有暖和。我把手插进外套里,看着女孩们把背包挂在椅背上或放在地上。我跺了跺脚,往手上吹口气,说好冷啊。他像往常一样脱下厚重的羽绒服,从包里拿出运动鞋和训练服穿上。
首先进行热身,然后进行两组体能训练。休息了一会儿,李主任就开始准备“战术”。
“分成三组,轮流攻守。”其他队员都清楚过程,但李主任还是特意解释了一遍,让我翻译给凯,然后他亲自用新学的英语和凯确认:“你,防守。”见凯点头表示理解,他吩咐道:“来吧,我们先过一遍原四。”队员们迅速就位。短发侍卫女孩正在运球,举手比划着“四”。 ”,同时用英语喊道:“四!”球快速传给前锋,然后伴随着挡拆准确地传到中路。利用战术激活所产生的空档中锋跳投进了! 球在篮下左右弹了几下,李指导面无表情的说道:“好,下一组!”他举手制止并开始解释另一个那天晚上比赛要用新战术的时候,他当然没有忘记向我招手,同时叫他翻译。
“五点五十枪!”短暂的休息后,队员们聚集在场地两侧,开始了今天的投篮练习。漫天飞舞的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然后弹到了塑料球场上,发出欢快的撞击声。
我原本以为捡球是一件简单的事,但看着助理教练和姑娘们轻松驾驭“球雨”,我很想帮忙。结果他刚站到篮板下,五、六、七十八个篮球带着嗖嗖的风声从四面八方袭来,每一个都携带着巨大的力量。我正犹豫着要不要伸手去挡球,但“砰”的一声,一个球击中了我的脚,仿佛要在地上砸出一个洞,顿时给我一种不小心被卷进去的错觉。枪林弹雨“姐姐,你快出去吧!”旁边的小女孩眼疾手快,挡住了一个飞来的球,对我笑得很灿烂:“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投球结束后,一天的训练就基本结束了。一声哨响,球员们聚集在场上,站成两排。教练做了简短的总结。包括主教练和助理教练在内的所有人都互相靠肩,高喊球队口号,然后下令解散。
/最愚蠢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当我第一次得知要被指派给女篮当翻译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找领导让步,找个专业的翻译让我这个人不是更好吗?连篮球规则都不懂的人,在场边干活?翻译,翻译错了是谁的错?没想到领导似乎态度坚决,尽管千言万语,事情还是板上钉钉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工作是上级分配的,唯一的要求就是女的要会英语。
暂时被赶出战斗的鸭子得知自己没有办法反抗,心中充满了不满。我怀着绝望的心情订购了一本《中英文篮球专业词汇》。那天晚上,我准备好了新书、纸和笔,郑重地打开电视,切换到中五篮球直播,正式开始提问。和学习课程:
——噢,每队五个人,记下来。
- 哈?后卫站在前面,前锋站在中间,中锋站在后面?这是谁命名的?
——啊啊啊,裁判怎么又吹哨了?谁、谁犯规了?
——哎,为什么有时是一罚,有时是两罚呢?
……
啊,这可能是我丈夫看过的最令人不安的比赛了。
看完一场比赛,场上有多少人、比赛持续多久等“入门级”问题终于弄清楚了。只是后卫、中锋、前锋这种“混乱”的位置关系实在是不好记,于是我在笔记本上画了半个球场和五个小人,一一贴上标签,打开反复温习好几遍。天。
现在您已经基本了解了规则,下一步是专业词汇。新买的书派上了用场。每当闲着的时候,我就会翻几页,用我那不存在的“篮球直觉”,把那些看似重要的单词一一标记出来。
作为一个对篮球一无所知的运动新手,最愚蠢的解决办法就是最好的:总是在外套口袋里放一个笔记本和笔,听教练、助理教练和队员所说的你理解或不理解的一切。写下所有专业术语。白天,你可以先在一旁理解中文意思,晚上回去再查字典。
经过一两天的尝试,我发现这个偶然的学习方法出乎意料地合适。虽然训练和战术中出现的专业词汇较多,但重复率也很高。几天下来,可记录的新单词越来越少。即使突然出现一个新词,我也可能猜到。
凯也微笑着安慰我:“伊吉,你放心,虽然你不是篮球专业的,但我是专业的。”事实正如凯所料。无论我是用白话排练,还是自暴自弃地打手势,她都能很快明白我的意思,这让我在脑海中想象了无数尴尬场景后松了口气。
半个月后的一天,凯突然神秘地发了一条微信:“伊吉,你要红了。”我点开了她发来的一张Instagram截图,主要信息是:“我有一个专门的小小翻译,我走到哪里都带着我的词汇书,而且我不能停止做笔记……”再加上一堆可爱的表情符号,附图是我们两个在体育场旁边拍的照片。我回应了一连串“又笑又哭”的表情,突然发现自己最犹豫、最担心自己听不懂下一个单词的日子已经悄然过去了。
/ 运动员吃什么? /
当我的朋友和家人听说我要为女篮当翻译时,他们都会很惊讶,并评论说:“食物一定很好”,就像我每天都在吃麸皮一样。
运动队的餐食是什么样的?这是一支省队,一支想要参加全国联赛的球队。我们吃东西一定不能马虎吧?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有一位身穿白大褂的营养师,每天仔细观察队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状态,并写下食物配比精准严谨、既美味又营养的食谱。然后由厨师精心烹制,直接送到每个队员的餐桌上。
陪凯体检的那天,我和篮球社的同事哥哥在检查室外等候聊天。突然我想起了这个我好奇已久的问题,就问道:“X哥,女篮的队员平时都吃什么??”
“正常饮食,什么都吃。”我一问,大哥就有些疑惑了。他拿出手机,打开他们的聊天群,给我看了最新的视频:女孩们正在享用一桌海鲜,还不忘记洗手。对着镜头笑容灿烂。
第二天,就是我正式加入团队的日子。中午,我跟着团队成员来到一个包间,里面有两张大圆桌。其他人都走进房间,以熟悉的方式坐下,恰好有两个座位可供凯和我使用。我迫不及待地看着桌上的杯盘:红烧鱼、红烧排骨、烤鸡翅和酱油牛肉散发着肉香,偶尔还青睐几盘蔬菜。黄橙橙的蛋炒饭和蓬松的馒头堆在两个盘子里,浓稠的蛋花汤静静地荡漾开来。好吃啊,我一边嚼着排骨一边想,但这好像和我想象中的精准营养餐不太一样啊?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每三天就随队飞去不同的客场比赛,吃来自不同地方的食物。我这才发现,同事大哥所说的“正常吃饭”并不夸张。早餐通常是酒店自助餐,午餐和晚餐是领队前一天晚上提前点的菜肴。每桌十个人,像是旅行团餐的升级版。
不同城市的“团餐”也存在差异。比如,山西人的餐桌上总是摆着一大锅面汤,每个人的碗筷旁边都备有一小盘陈醋,大概是用来加面汤的;在东北,糖醋肉和油是不可缺少的。美味的新鲜碎菜,配上一大锅五花肉、血肠炖的蒸酸菜,能让人沉浸在咀嚼、吞咽的快乐中。
上海的炒洋洋,山东的金蜜烤红薯,稻香村的肉松扇贝,北京的包师傅,新疆的核桃杏仁大枣。客场停留的短暂,让觅食的机会显得更加珍贵。当我进入食物时,我仿佛听到体内的多巴胺像窗边的风铃一样响起,宣告着我与美丽之间的鸿沟已经被填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那么令人满意。到新疆的第一顿饭,很失望。原本的羊肉味从嘴里直冲到额头,而洋葱非但没有掩盖,反而助长了这股膻味的加剧。当我义无反顾地尝试完桌上所有的炸肉和蔬菜时,桌上的人大部分已经离开了。我喝完了一杯老酸奶,又买了两块烤馕,就匆匆回房间了。
“凯,你最喜欢吃什么?”刚到基地的时候,教练让我向凯询问他的饮食习惯。
“我只吃鸡肉和鱼肉,其他都还好。”她淡淡的说道。
“哎,你不吃别的肉吗?猪肉、牛肉……”我睁开眼睛,看着凯。她被我惊讶的表情逗乐了,笑了,露出一口可以拍牙膏广告的白牙。
“嗯,我不吃别的东西了。”她耐心地一一回答我的问题:“不,不是宗教信仰,我只是觉得其他肉太重了。”
我准确地转达了凯的要求,从此餐桌上每天都会多出一两道鸡肉和鱼菜。
一起吃了几次“团餐”后,无论是厨师的高超技艺,还是中国菜的博大精深,凯的美国胃很快就找到了几道喜欢的菜。她总能在最精准的时刻按下圆桌上的转盘,让菠萝酸鸡(是的,厨师的新发明)或者煎锅里的嫩鱼片停在她的面前。两者都卖完后,剁椒烤翅也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沙拉般的混合蔬菜外,油润软糯的立体新鲜蔬菜已经超越了各种凉菜和炒菜,成为凯在蔬菜品类中的最爱。大概,对土豆不变的爱就是:无论你变成薯条,还是立体美食,我依然爱你。
爱就是爱,能不能认得出来就看你的眼力了。有一次,服务员端上来一盘酸辣土豆丝。厨师的刀功很好,土豆炸得很薄很脆。凯接连拿了两根筷子,赞不绝口。他转向我问道:“这是什么菜?”
“土豆。”我如实回答。
“不可能!土豆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她们不是玩家,只是女孩/
在成为一名团队翻译之前,我曾经好奇而又焦虑地想:接下来的几个月和我一起度过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
那时,我对他们只知道“运动员”这个词。他们的生活,在我看来,就像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体育比赛,以及体育报道中对努力和拼搏的歌颂。
直到第一次见面时,他们还没有穿比赛服,头发刚刚吹干,脸上还带着运动后的红润和水气。
我的第一反应其实是:啊,这个女孩的眉形真漂亮。
除了客场比赛需要早起的时候,我通常都会在早上训练。每天从午饭到午睡前,走廊里都弥漫着浴室热气蒸腾出来的沐浴露和洗发水的香味。刚洗好的比赛服挂在房间门口,只留下一条狭窄的走廊。让人想起老电影的小巷,从二楼的窗户一直延伸到街对面,有绳子和晾衣杆。走廊里传来脚步声和笑声。窗外积雪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曳,雪花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房间里开着暖风,感觉很不真实。
洗完澡后,女孩们戴上口罩,在走廊里聊天。薄薄透明的口罩就像是神奇的易容面具,将整个人的气质都软化了,就像洗完澡后穿上的白色棉质T恤一样。 。那些被称为“铿锵玫瑰”的坚韧和努力,可以暂时存放在商场的储物柜里。
在这个喧闹又安静的时刻,她们不是球员,只是女孩。
晚间护理时间是另一个护肤高峰期。女孩们正在敷面膜,早到的两三个人坐在或躺在治疗床上。其他人则坐在附近的“等候区”,或聊天等待,或从门口探出头来。如果他们发现人太多,他们就会稍后再回来。队医和男助理教练有时也会凑热闹,很有兴趣地戴上一些面膜,表示要照顾一下脸上的“凹槽”。
团队里的大多数女孩都是二十多岁。平时,正是刚刚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的年纪,也是爱美之心蓬勃发展的时期。但在运动队中,在以赢得比赛为最重要目标的前提下,“爱美”的需要只能被无限抑制。
不可以化妆,因为化妆会被汗水冲掉。但女孩们不会满足于这种被迫裸露的样子。每天化妆既不现实又浪费时间,所以要使用半永久产品。纹眉、纹眼线、嫁接睫毛只需一次就可以保持很长时间。女孩们并不羞于谈论这些“小秘密”,而且通常会公开谈论它们。有种“我很漂亮,你能把我怎么样”之类的嚣张。
除了化妆之外,运动员在着装上也有很多限制。训练时穿训练服,比赛时穿比赛服。甚至在前往客场比赛的路上,他也必须用黑色羽绒服将小腿裹得严严实实。职业运动员通常无法控制自己的着装。
大概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限制太多,妹子们的私服风格有点标新立异。有人喜欢收集粉色配饰,走甜美路线,有人则喜欢比男生还要帅气的酷炫风格。我见过女孩在聚会上穿着私服的照片。她们的大长腿搭配短裙和热裤简直无与伦比。再化上精致的妆容,与训练场形成180度的视觉反差。
可惜我从未亲眼见过这一幕。为什么?因为联赛期间没有休息日。
/匆匆告别/
时间是治疗慢热的灵丹妙药。随着我逐渐熟悉Kai、熟悉队员、熟悉球队的每一个人,酒店前台挂着的电子万年历也从11月到12月再到1月滴答作响。
一月中旬,凯因意外拉伤,连续缺席多场比赛。我的日常生活也变成了陪队医看病、治疗。在比赛之夜,我和凯仍然坐在球队的替补席上。她只能在场边为队友加油,而我则沦为一个旁观者。
那时,赛季已进入最后一场比赛。以球队当时的战绩,进入季后赛的希望渺茫。由于一些个人事务,Kai希望尽快返回美国处理他们的事情。
比赛结束后的一天晚上,我刚回到房间,球队经理就敲了我的门。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柔,告诉我虽然Kai的伤已经快好了,但近期他仍然无法参加比赛。加之她急于回国,所以团队决定让她提前回国。我们已经订好了我和Kai第二天早上的回程机票,以及Kai随后返回美国的航班。
“是啊,你可以回去好好休息了。”球队经理笑着说道。两个多月没回家了,他认为我听到这个消息应该很高兴。 “对了,先别告诉外国人,等会儿队长再跟她说。”
那么,这就是结局了吗?
我一直以为我们总是要说再见。但那大概是在不远的将来,那时每个人都拖着行李箱在机场微笑着挥手说再见,然后转身离开,也许再也见不到对方了。
我只是没想到会是明天。
我不记得昨晚我是怎么翻译完的。我只记得回到房间,看着小雨姐姐塞给我的那本淡黄色的《摆渡人》封面,最后放声大哭,直到我的眼睛红肿,泪水干涸,喉咙和大脑都流干了。无法控制地受伤。也许这样的结局才刚刚好。就像绚烂的烟花停在夜空的顶端,不再坠落,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当我收拾东西的时候,我发现连乳液都用完了,所以我宁愿相信这是某种命运。
再见了美丽的姑娘们,虽然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对方,但愿我们的心岸上、前方的路上,都有鲜花盛开。
本文由每日书刊编辑
嘿,这里有一件微小的、确定的、转瞬即逝的事情值得记录下来。了解每日书,可以点击公众号菜单栏,或者咨询三明治明在(ming30s)。
点击关键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07985.com/html/tiyuwenda/7096.html